返回

当中国统治世界

关灯
护眼
第1章 序(1 / 1)
大量选用中国方面的材料。作者凭其多年的东亚国家游历,以丰富的历史知识、智慧幽默的文笔,马丁是为ฦ数甚少的对中国有所偏好,取得了很大的市场成功,《纽约时报》、《华盛顿邮报》、《新闻周刊》等各大媒体的纷纷报道,充分说明本书引起的广泛重视。在写作过程中,马丁曾在中国人民大学欧洲中心做过访问学者,所以在描述中国的情况时。更,不禁有耸人听闻之感,但细读本书后,发现全文分析持平、冷静。对当今时代的发展潮流发表了独特的见解,笔者也有幸多次与之交流,

《当中国统治世界》是马丁·,乍听书名。作为一个学者,笔者认为本书在理论上存在几个鲜明的特点:

【1】世界上实现现代性的方式绝非只有西方模式。作者在第4章中ณ提到:虽然马丁不是第一个提出这种观点的学者,还会有很多其他的现代性。未来世界不只存在一个占主导,但他列举中国的例子来证明这个观点,显然很有新意。

【2】中国是一个文明国家【cນivilization-state】。从1648๖年国际关系进入威แ斯特伐利亚体系以来,人们一直认为ฦ民族国家【nation-ๅstate】是组成国际社ุ会的基本单元,并习๤惯于用“民族国家中心观”来分析问题,但这并不适合于中国。已故麻省理工学院白鲁恂【lucianpye】教授曾有一段经典言论:“中国不仅仅是一个民族国家,她更是一个有着民族国家身份的文明国家。中国现代史可以描述为是中国人和外国人把一种文明强行挤压进现代民族๣国家专制、强迫性框架之中的过程,这种机制性的创造源于西方世界自身文明的裂变。”这段话为中国研究开辟了全新视角,在如今很多西方学者和海归学者都继续沿用“民族国家”单位来分析中国问题的背景下,本书作者坚持从文明国家的角度来分析中国,实乃对中国研究方法论做出的一大贡献。

【3】作者关于“中央王国心态”【mentalityofthemiddlekingdom】的分析,也是对中国特性研究的一次勇敢尝试,且不论其观点到底有多么เ准确,至少能让中国读者了解到เ西方学者对此问题的看法,起到兼听则ท明的效果。

在本书观点中,最容易刺๐激西方人神经的观点,应该是“中国崛起远远超出经济的范畴,包括文化、政治等多方แ面的崛起,而且中国崛起的影响远大于美国崛起的影响”。笔者个人认为ฦ,要准确判断当前๩中国所处的状态是一件很困难的事情,目前中ณ国处于工业化的高速增长时期,经济发展势头堪与19世纪末2๐0世纪初的美国媲美,但是同时社ุ会却陷入了严重失序【disorder】的境地——旧秩序在消失,新秩序尚未建立,所以中国是当今大国中ณ情况最复杂、内部ຖ矛盾最多的国家。这给社会科学各领域提出了严峻的挑战,毕竟现有的社ุ会科学都是根据北美、西欧等地区人们的集体心理和集体行为总结出来的,所以在解释中国问题时显得比较苍白,缺乏็信服力。在此,笔者建议用“双重特性方法”【duaທlidentityapproach】分析中国社ุ会的各个领域。

中国是处在现代化中的巨型国家,用一般意义แ上的“大国”来形容中国不甚妥当。根据农业专家的观点,从粮食消耗量的角度来看,中国的人口实为14亿,相当于包括俄罗斯欧洲部分在内的整个欧洲的2倍。另外,中国目前的发展速度极快,过去60年中国现代化的成就基本上等于欧洲18世纪中叶到20世纪中叶的200年。经过百年的探索,中国目前已๐经基本适应工业文明,在农业文明时期表现卓越的中国文明,向工ื业文明的转型过程历经痛苦,但是取得的成就也非凡无຀比。随着中国的崛起,工业文明的历史正在进入第三个ฐ阶段,第一个阶段是工业化与欧洲千万级人口的结合;第二个阶段是工业化与美苏1亿级人口的结合;而在当前๩的中国,工业化正在与10亿级人口结合,其世界史意义无论怎么估计都是不过分的。这些都是中国故事的一个方面。

中ณ国故事的另一方面,便是庞大的巨เ型国家内部面临ภ的众多现实挑战和不确定性,现实方面的挑战媒体和学术界ศ天天在述说,这里就不谈了。笔者更看重的是中国古代传统和近代传统中ณ的问题。自宋朝之ใ后,中国内部开始出现势力强大的文明腐败【非社会学和政治学意义上的“腐败”】,导致内部衰败和外部入侵。尽管中ณ国文明在接受现代化洗礼的过程中ณ,采用了反思、革命、改革等多种手段遏制文明腐败,但结果如何却仍无法知晓。另外,从晚清开始,中国精英层就开始反思中国的文化,其中还出现过两ä大反思高潮,即2๐0世纪一二十年代的“新文化运动”思潮和8๖0年代以来的“思想解放”思潮,近百年的反思使中国文化取得了斐然成就,使我们能够用现代学理来梳理传统文化,但也不乏错误思潮,“文学家式的批判ศ主义学统”便是其中之一。这种思潮的特点是感性而非理性地看待中ณ国,虽然能准确意识到中国存在的问题,却无力理解、分析和解决问题,所以最终只能“我骂故我在”,以激愤的批评代替冷静的分析,以偏概ฐ全,以点带面,其逻辑错误在于将中国人在一段时期内未能成功应对工业文明挑战的现实归结为ฦ中国人不行、中ณ国文化不行,犯下“不完全归纳”的逻辑错误,造成中国人由此丧失自信、丧失主体的恶果。也๣正是由á于这些因素,中国人后来学习苏联时变得比苏联还“左”,学习西方时变得比西方แ更“右”,完全丢â失了自己的根基,没有了自己的特性。马丁的书提醒中国人从这个意义来看待自己的根,如果最后真能发挥这样的功效,那将是马丁的贡献,中国学术界的悲哀。上述种种历史和现实问题使我们对自己้国家的前途处于一种不太确定的状态。

总之,中国在走向工业文明的过程中,已经取得了初步成功,如果中国能够作为ฦ一个成功的农业文明重演工业文明的辉煌,那将是人类历史的奇迹。对于今天的国人来说,重要的应该是进一步努力,使自己的国家完全实现工ื业化;对于中国的知识分子来说,不仅应该从理论准备、知识储备和产业技术等方面参与现代化进程,而且应该向国内人民和外部世界ศ解释好自己国家的文明和路径,减少彼此文化理解中的障碍,促进不同文化之间的相互理解,使崛起的中国更早更快地被世界接纳,同时也为全球发展做出更大的贡献。

金灿荣

中国人民大学国际关系学院副院长、教授、博士生导师

书签 书首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s